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25家汽车金融公司贷款投放655.44万辆,同比下降3.78%”。这是汽车金融公司全行业零售贷款量首次下降。其中,全年新能源汽车贷款投放115.88万笔(辆),发放新能源汽车贷款金额986.03亿元,同比增长90.68%。
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1月12日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686.4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680万辆,同比增长93.4%。
这一数据表现,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主要是源自2022年新车扣除新能源汽车外的销量同比下滑,相应的新车汽车金融业务也略有下降”

不禁引发好奇:除销量影响外,商业银行的持续冲击和近年来融资租赁公司的逐渐发力是否抢占了汽金公司的市场份额呢?
1
大环境影响下,存款增长但贷款持续收缩
2月1日,竞争力论坛发布了一篇名为《“超额储蓄”一词爆火引发的汽车消费思考》的文章,文中提到: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
但伴随存款的增长,居民贷款却在收缩。2022年住户贷款,也就是居民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同比少增4.0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5万亿元,同比分别少增7600亿元、3.33万亿元,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量为2015年以来最低。

首先从大环境的方面考虑:疫情冲击下,居民就业收入受影响,对未来预期不稳,消费行为更加谨慎,主动增加存款,贷款今年也在持续收缩,其实不只是汽车行业,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居民住房消费意愿持续不振,房地产行业也不容乐观。
2
汽车金融整体渗透率上升,三方竞争苦了谁
2022年,我国新车金融渗透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在销售端主机厂金融政策加码、供应端金融机构助力汽车消费不断深化、消费端金融接受度和金融认知度不断攀升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金融渗透率预计达到58%。
其实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汽车金融公司在渠道方面一直保持着绝对领先的地位,并且一部分汽车金融公司为了获得到更高的市场份额,同时还在为其他品牌提供金融服务,例如:瑞福德汽金一直在和福田、中国重汽等开展外品牌合作。
但据竞争力论坛了解,汽车金融公司间的竞争态势正在发生变化,部分自主和合资品牌主机厂对汽车金融业务在促进销售和盈利能力提升上的贡献愈发重视,但也有一大部分汽车金融公司市场份额在持续下降,一部分业务量由商业银行分化了。
2022年,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约42%。银行拥有着资金、数据、下沉市场等大部分优势,近年来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并且从传统的一二线城市,逐步下沉并拓展至全国城市,实现全渠道扩张。
同时,以融资租赁的方式购车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优秀的差异化产品和产品的灵活度使融资租赁公司在汽车金融市场也具备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融资租赁公司在汽车金融市场的约有17%的份额,但就非主机厂背景的租赁公司而言,想提高竞争力,就要先顶得住资金与渠道的双重压力。
3
产品与模式创新是汽金公司的首要任务
汽车金融公司长期背靠主机厂,手握新车销售渠道,对业务创新的渴望逐渐息灭。在产品创新领域,虽然有不少在绿色金融和大客户金融方面的尝试,但主要的产品依旧是传统的贴息类贷款产品,未来如何针对客户需求设计金融产品将成为大挑战。同时,汽车金融公司受监管限制,展业范围相对聚焦。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修订,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展售后回租业务,此举将实打实地扩大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版图。

同时,提升服务质量也是汽车金融公司未来的一大任务。如何能够辅助主机厂,将客户留在品牌的体系内,并且通过提升消费者购车的频次、台次、档次从而创造更大价值。如何打造汽车金融公司服务生态圈,也是汽金公司应该思考的问题。据竞争力论坛了解,目前已有不少主机厂成立了自己的保险经纪公司。尤其在新能源、数字化的浪潮下,品牌在传统的经销商渠道之外也有了触达客户的能力,保险作为和汽车金融强相关的业务,或许是未来值得汽车金融公司探索如何快速提升服务质量的首选领域。
2023年,来自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汽车市场何时反弹,新皓租赁副总经理谢胜立表示:“2023年,居民消费逐渐复苏,同时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将会逐渐上升,但会有一定的滞后性,来源于消费者的信心还未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