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金融租赁行业风险管理的新挑战及其应对方略

本文刊登在2023年3月28日出刊的《上财风险管理论坛》杂志2023年第1期(总第23期)“洞见”栏目,经过作者的授权在“风控博士沙龙”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标题略作改动。

声明:文章的版权属于作者,如需转发请事先征得作者本人及风控博士沙龙的同意。文章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



作者简介


濮文华,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管理学法学双学士,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曾在中国银行总行及上海分行工作,现任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研究部高级主管,兼业务管理二级部总经理,拥有17年银行和金融租赁营销、风控、资管经验。



一、引 言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2022年9月发布的《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1)》,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经获批开业的金融租赁公司共68家(不含3家航空航运专业子公司),注册资本约2700亿元,资产总额约3.6万亿元。在我国融资租赁行业中,金融租赁公司的数量仅占0.56%,但2021年末合同余额达到2.28万亿元,占融资租赁行业合同总余额的40.4%,已成为行业发展重要的支撑力量。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我国金融租赁行业在经历了2007-2018年高速发展后,已进入行业蜕变期。在业务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前期积累暗藏的各类风险隐患,无论是主要面临的信用风险、租赁物资产风险,还是不断升级的流动性风险或合规风险,都在逐步显露。金融租赁公司应与时俱进,做实防范金融风险工作。


二、金融租赁行业风险管理

面临新挑战

(一)信用风险持续加大,售后回租业务面临挑战
 
企业经营状况趋于走弱。从亏损状况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0年、2015年、2020年、2021年,全国工业企业亏损面分别为10%、12.6%、17.3%和16.5%,在2020年达到历史高峰,之后呈现缓慢回暖态势。从资产回报看,2013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为2.6%,之后一路下降,2015年为1.9%,到2020年为1.27%,十年下降了一半。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每百元资产创造的利润,2013年为2.6元,2020年为1.27元,远低于银行一年期以上的贷款利率。
 
在企业亏损面扩大、资产回报率下行的大趋势下,金融租赁公司售后回租、类信贷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明显上升。一是易受周期性行业拖累。由于承租人大多为周期性行业企业,行业和客户集中度高。近年来飞机、船舶、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等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甚至阶段性下降的时间周期,将对金融租赁业的总体资产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二是易受客户地域分布扩大的影响。近年来金融租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客户远(业务辐射范围广,覆盖全国甚至全球,但分支机构少,难以及时有效掌握客户动态)、行业散(涉及所有“重固定资产”的行业和企业,行业较为分散)、租期长(一般都是5年以上,部分项目超过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特征愈加突出,导致信用风险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租赁物风险不断波动,判断难度上升
 
在疫情叠加供应链危机、通胀危机的背景下,很多租赁物的供求面波动增大,定价风险上升。以飞机为例,入境管控、飞行事故、地缘政治博弈等因素导致短期需求与供给能力下降,OEM(代工生产)减产、老旧飞机加速退役、油价上行及碳中和下的技术迭代等因素又能支撑中长期需求。疫情导致航司资产负债表恶化,更倾向于通过购机回租租赁飞机。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披露,截止到2021年末,全球飞机租赁渗透率增至51%以上、2020年以来约65%的新飞机由租赁商购买。租赁公司在产业链上下游的话语权增强,先进机型的获取能力和采购端的议价能力是租赁公司维持优质净租赁收益率的关键之一,但租赁物风险的动态波动、租赁渗透率的上行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管理挑战。
 
就金融租赁公司而言,租赁物风险挑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租赁物的类型已涉及实体经济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很多动产租赁物的登记和公示制度不完善,从而对合规租赁物的识别选取、权属确认、交易价格认定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租赁期内外部环境、市场变化、行业政策、行业竞争格局等,都将对租赁物的价值认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对租赁物的风险缓释能力和收回处置带来较大影响。三是由于金融租赁的租赁物专业化程度较高,金融租赁公司对租赁物的认识程度和处置能力明显弱于承租企业,随着市场租赁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租赁物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压力日益集中到金融租赁公司身上。
 
(三)金融政策环境调整加快,市场风险日益凸显
 
2022年以来,全球通胀愈演愈烈,各国央行纷纷加入加息行列。据全球清算银行统计,2022年全球32家央行共加息210次,创20年来新高。相比主要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早在2021年初便开启加息周期,累计加息幅度也远超发达经济体。就金融租赁公司而言,特别是开展境外业务的公司,受利率波动的影响大。且目前多数金融租赁公司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仍不完善,从而加剧了市场风险传导和扩散。
 
(四)长期融资工具缺乏,导致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日趋严重

活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