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2021年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通过三个方面的主题对2020年金融风险做简要回顾;第三部分,对2021年的主要金融风险做出研判;第四部分,新金融机构2021年的风控作业策略及建议。由于文章较长,我们将分为两期推出。
一、特殊重要的2021年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如果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看这个开局之年,就不难理解,开局之年是否好,直接关系着我们国家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也正因此,更彰显出这一年的特殊重要。
当然不能忘记,刚刚过去的,极不平凡的2020。疫情席卷之下,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社会民生遭遇重创,全球未来的不确定性显著加剧。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2021年对于每一个新金融机构来讲,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正因此,我们对2020年金融风险及化解做了简要的回顾,2021年新金融机构面临的各方面风险研判以及需要采取的作业策略,梳理成文,以供各方面参考。
二、2020年金融风险回顾
1、金融大放水的一年,祸起新冠疫情
根据2020年11月,央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的总结,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推出大规模财政、金融政策组合,并持续加大政策力度。
1) 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加强企业救助和民生保障。具体包括:公共部门优惠贷款;企业贷款公共担保措施以支持和鼓励银行继续发放贷款;以政府注资形式向受到严重冲击的行业提供直接援助;对受困企业和个人发放补贴;以及缓缴或减免税费等措施。
2) 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经济体央行通过降息降准、量化宽松和定向融资支持等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大规模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3) 在金融监管政策方面,则是增加合规灵活性,提高监管容忍度。具体手段包括:释放资本和流动性缓冲;修改杠杆率规则;暂停或推迟执行监管改革措施;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和一些经济体当局就受疫情影响贷款的资产分类以及会计准则应用事宜提供指引;在实施审慎监管要求方面采取了一定灵活性等等。
《报告》指出,短期来看,上述疫情应对政策取得积极成效,长期来看,相关政策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一是政府赤字和债务规模大幅上升,打破了很多国家一直以来奉行的财政节约政策,助推全球债务率水平继续攀升,加大金融脆弱性。
二是非常规政策工具的大规模出台可能使未来政策边际调控效果弱化。
三是在无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助推股市大幅反弹,推高金融市场泡沫。
四是溢出效应明显,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对于缓解流动性危机虽有治标作用,但对解决经济金融深层次问题的治本效果有限,对全球金融体系将产生明显溢出效应,政策退出也存在挑战。
而在这样一个大的全球金融环境下,中国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报告》指出:“2019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防范风险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图片来源:任博宏观论道)
不难理解,《报告》中所说的这个“略高”和“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是为了缓解和对冲疫情所带来的经济整体休克所必须要做的动作。但是,毕竟2020年社融和人民币贷款全年累计新增规模已逼近极限,2020年1-11月社融和人民币贷款累计分别新增33.17万亿和18.88万亿,远远超过2019年全年的25.58万亿和16.88万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