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
2019年11月6日至8日,以“把握长期大势,破解租赁变局”为主题的2019(第六届)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峰会在天津圆满落幕。本届峰会由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主办,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支持单位。
中铁金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睿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把握‘一带一路’机遇 产融结合 携手出海”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创新“走出去”投融资模式,需要建立资金来源多元、利益风险共担的机制,可具体分为四个方面:享受出口退税便利,降低融资成本;联通制造企业与基建项目携手出海,分散国别信用等风险;搭建多资金渠道的金融平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与项目施工方形成利益回哺机制。
中铁金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睿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一下我们公司的思考。今天论坛的题目是租赁助力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我想围绕中国中铁的主业所开展的业务和一些思考跟大家进行分享,不足之处可以随时的交流互动。
说到制造业走出去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说到制造业包括一些设备能不能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制造企业如何能走出去,第一是要强化自己的内功,使它具备走出去的条件。这种要求在国家层面也是被高度重视的,像现在提到的供给侧改革。今年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习总书记发了贺电,对制造业寄予厚望,强调要重视制造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这是国家层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方面的重视。
当一个制造企业的产品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接下来如何走出去,如何高效的走出去,就需要拓宽国际化视野,迈向国际化市场。我们制造业所要面向的市场就是要更快、更高效率的走向国际。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最佳的途径就是我们国家“一带一路”的平台。通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设备自然而然的走出去,这些设备带来金融方面的需求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内、国际各种交易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装备“走出去”是我们国家的技术、服务、标准、资金“走出去”的载体。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装备制造业经历了从引进到学习模仿,再到创新突破,最后到现在走出去的过程。我们现在所具备的实力足以支持我们“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大战略背景下,是中国制造业出海的大好时期。
中国中铁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中铁是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之一,业务覆盖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部工程领域,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板块方面,是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盾构机研发制造商,也是国内最大的铁路专用施工设备制造商。中铁整体的产业生态圈里,既有基建类企业,也有高端设备、制造业的企业,形成有机的结合,能够携手为“一带一路”做更多的贡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对于中国来说还是落后的,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大量的基建需求。我们通过基建带动高端装备、资金走出去,有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高端装备可以搭乘“一带一路”顺风车,服务好建设市场,资金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关键环节。那么资金如何有效的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如何保障需求的顺利落地,首先就要厘清项目实施所面临的一些风险。
我认为境外项目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安全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是地缘政治冲突的热点地带,也是全球主要政治力量角逐的焦点区域。二是基建项目投资收益率偏低。这就使得项目对资金成本的要求苛刻,导致融资可获得收益偏低,前期资金需求大,现金流紧张,对金融产品的匹配和收益就有要求。
这些是我们现在所思考的一些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些检验。
问题的解决靠创新,关于创新“走出去”投融资模式,我认为,就是要建立资金来源多元、利益风险共担的机制。而融资租赁的特点决定了它是最适合的一种融资模式。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享受出口退税便利,降低融资成本。就天津东疆租赁业的成长过程来说,东疆自贸区对租赁给予了充分的政策,理解和支持,只要涉及到融资租赁出口的企业,应该都会享受这块的政策便利。
第二,联合制造企业与基建项目携手出海,分散国别信用等风险,比如说中信保承保,比如引入保函,我觉得这是大家常规的做法,那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跟基建企业一块携手出海。中国中铁目前在96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经营的公司,这些公司相当于我们的“腿”,他们既在那个地方扎根,也对那个地方非常熟悉。我们现在依靠中国中铁遍布在国内和国际的公司,我们能获得第一手信息,同时能够对一些项目做到更精准、更前沿的分析,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出现风险我们有了这些遍布全球的企业在,就会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并做出一些部署。我们也有一些风险共担机制,做基建项目的时候,参与方的性质越多元,包括制造方、建设方、金融方,就能越好的防范风险。每一家都有真金白银投入进去,共同分散风险,那我们的风险把控就相对有更高的提升。
第三,搭建多资金渠道的金融平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传统的就不说了,上一个圆桌论坛说到同业合作,那同业合作这块我想再赘述几句。银行银团的概念是非常标准化的模式,也是下一步租赁公司应该抱团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牵头的租赁公司资产如何保留,是放在一家还是分享。这方面,央企国企租赁可以联合制订一些标准化流程,在符合大家判断标准的项目中,我们来组团,这样能够更大的增加影响力和话语权,也能更好的对这个客户进行分析。
第四,与项目施工方形成利益回哺机制。这方面我们今年还是受益良多的,可以帮助主业项目能够快速的落地。今年我们做了一笔基建项目,通过前期租赁投放为主业带来了10几倍的施工份额,那我从施工利润里面拿一部分,就可以回哺我们的租赁项目。这样来看,我客户的等级没有下降,但是我的收益,通过回哺形式是可以达到下一级高风险区间的标准,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简要介绍一下中铁金控,中铁金控是中国中铁旗下做金融资源整合的平台。我们有一个强大的股东背景——中国中铁,能够拿到大量的低成本资金,具备专业的服务能力。我们围绕客户需求,创新性开拓了项目租赁、供应商租赁、境外租赁等多种特色业务模式。
在当前的情况下,大家都想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如何“走出去”,从风险到收益如何能够更合法,创新开拓多种融资租赁模式。我们在这方面,一是将大型工程机械、盾构机等,以融资租赁方式投入项目建设;二是通过项目租赁、租赁带动施工等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再联合国内外设备厂商、中信保、海外金融机构等全面支持中铁企业“走出去”和满足海外业主的金融服务需求。近年来,我们在东南亚、东欧和澳洲等地区逐渐有项目实现落地,积累了一定经验,还有一些正在与主业联合跟踪中。
各位朋友,目前,“一带一路”投融资方面,呈现出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资金上先导驱动、央企和国企引领的特点。结合中国中铁的经验看,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光靠制造业自身的资金远远不够,还必须与国内外各类型金融机构共同合作,共同构建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体系。最后希望在座的各位租赁同仁,如果对我们的经营理念认同,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可以在会下跟我有更好的沟通,期待我们有更好、更多的合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