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黄国波: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投融资

2018年11月27日-29日,2018(第五届)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在天津举行。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黄国波受邀出席本届论坛,并以“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投融资”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 黄国波

黄国波主要围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以及运用人民币推进跨境投融资三方面进行分享。他认为当前金融条件和市场条件处于改变中,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是健康的,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不构成障碍,反而会有一定的促进,且人民币的适度贬值使得央行的货币调节手段得以增强。

嘉宾发言实录

黄国波: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我非常高兴今天来到租赁业的领先创新城市——天津参与租赁业发展的研讨,我的题目是《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投融资》。各位知道,人民币国际化是近年来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推手和核心动力,这个题目切合这个论坛的主题“经济新路径·租赁新动能”。

我的研讨分三方面:

一是人民币已经是国际储备货币。

二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挑战。

三是运用人民币推进跨境投融资。

我们可以从几个宏观指标观察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里面的地位。从大表上能够看到,中国2017年的GDP已经达到了12万亿美元,按市价折合成美元,占比全球大体上是15%。相比之下美国是24.3%,欧盟是21.7%。同样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出口占全球的比重是12.8%,进口是10.2%。如果我们把三个经济体的M2加一起,中国占三个经济体的比重大体上是50%,我们的货币发行量也非常大。

从数据来看,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比较遗憾地说,各个主要的经济体,进出口方面基本上都是用自己的货币,而我们主要用的还是别的国家的货币。比如说,欧盟进出口50%用的欧元,美国进口85%用的美元,美国出口将近百分之百用的美元。日本的进口大概21%用的日元,出口36%用的日元。这就产生了一个不对称性的问题,我们这么大一个经济体,却在使用别的国家的货币进行贸易跟投资。

用别国货币,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来说,有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如果能用自己的货币,可以节省外汇买卖的成本,可以加快结算的速度,可以在合并报表等会计操作上有更大的便利,也可以减少因此所引发的一些成本。

另一方面,更大的问题其实是汇兑的风险,用他国货币进行交易必然会产生汇率风险,为了对冲这种风险我们需要花相当大的成本,就是汇率管理的成本。

如果上升到一个国家的宏观层面,用自己的货币,一方面可以增强我们的金融和经济话语权。其实各国的货币政策,我们知道都不是为别的国家设计,都是为自己设计的,所以我们用别人的货币就要被动地承受其发行国的溢出效应。同时,我们在国际商品交易里面,也面临着没有或者缺乏定价能力和影响力的问题。

另外,从过往的金融危机或者货币历史经验来看,运用他国货币进行贸易和投融资,我们能否得到保障?比如,其他国家可能发生货币金融危机,其支付和融资链条可能断裂;又比如,单边主义盛行和国别对抗的时候,也可能会有重大问题,比如说金融制裁问题。

最后,还有一个方面大家比较清楚,就是铸币税的问题。货币是一个无成本的、无期限的负债,我们用别人的货币,等于是无期限地以无成本的方式借钱给别人用,而用自己的货币,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这笔成本。

回顾一下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历程,这些年我们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我们的人民币现在已经是国际储备货币了,2016年的10月,人民币加入了SDR,占比10.92%。在这个SDR的篮子里面,美元占41.7%,欧元占30.9%,日元占8.3%,英镑占8.09%。所以作为一个篮子货币,人民币和这些货币一样,获得了基金组织各成员国的承认,作为一个国际储备货币,可以被各国官方接受用于国际计价、结算、价值储存,比如许多央行已经把人民币纳入其国际储备的篮子货币中。


其实,作为篮子货币是有责任的,有这样几方面的责任:

一是作为篮子货币,要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普遍地使用,所以人民币有天然的一个责任,它需要推广、推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如结算和汇兑,需要降低使用成本。

二是篮子货币应该可以自由地使用,所以对人民币的可兑换也提出了一个切实的要求。

三是作为篮子货币,需要有一定的和别的篮子货币的分散化效应,需要保障国际支付能力的同时,也要保证自身购买力相对的稳定。

除了这些方面的责任或者约束之外,我想特别地强调一点,有时候外界会有一些误读,觉得加入了SDR,对美元的汇率要保持稳定。其实并不要求SDR其他篮子货币盯住美元,其对美元应该是浮动的,相互间是浮动的,和美元对篮子外其他货币的波动要不一样。为什么?你盯着美元,人民币纳入篮子就没有分散化的效应,这不符合加入篮子的最基本的规则。SDR不要求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

从2009年开始推进国际化以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这个进展体现在跨境收付方面,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16年底已经占了25%。货物贸易方面,占进出口收付比重达到16.9%,资本项目人民币收付达到了4.62万亿元。

人民币国际合作方面也有不错的进展,包括36个国家跟我们建立了货币互换的关系,人民币清算安排延展到了23个国家和28家机构,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7大储备货币,纳入储备的规模约为845亿美元。

尽管有这样的进展,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的空间还是很大的,现在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与中国的经济地位还很不匹配,可以从两方面去看:

第一,根据国际组织的数据,我们能看到,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人民币份额现在仅有200%的4%,美元是200%的88%,欧元是200%的31%。在全球的支付系统里面,人民币份额非常小,仅有1.7%,美元是41%,欧元是33%。在全球的外汇储备里,尽管人民币已经是主要的储备货币,在全球份额里才占1.1%,而美元占了64%,欧元占了20%。所以,在关键的国际支付、结算、市场交易、价值储藏等方面,人民币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另外的视角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那就是外资。全球投资人对中国可能在金融投资方面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规模?我们从股票和债券两方面看一下。

以已经把人民币纳入指数的MSCI和考虑中的FTSE指数为例,MSCI国内人民币股票的目标比重是占新兴市场的18%,2018年至今实际比重才占0.7%;FTSE指数中国目标比重应该有19%,我们现在还没有被纳入,换言之现在是0%。股票被国际投资者持有的空间是巨大的。

债券方面也同样如此,按照巴克莱全球市场新兴市场债券指数,目标人民币债券比重按绝对金额来看,大体上可达到9000亿美元的量级,2018年至今为止,外资在中国投资的规模大概是2500亿美元,仍有很大的空间。

第二个方面我想谈一点,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出现了一些调整和波动,其原因是什么?香港是人民币主要的离岸市场,按照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最近的数据,离岸人民币存款在2015年(最高峰)的时候曾经超过1万亿人民币,经过这几年的调整,这个数字下来了,但是过去2-3年时间里已经稳定并有所上升,目前大体上是6000亿人民币的规模。

另外在人民币跨境贸易方面,2015年最高峰的时候每月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大体上超过7000亿人民币,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也基本稳定而且有所回升,目前每月大体上是3600亿人民币。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近年这个调整是正常的,因为所有新生事物的发展,有一个发展、巩固、充实、再发展、再提高的过程。人民币汇率自2014年以来出现了调整,这个调整最重要的原因是强美元。这个调整挤掉了原来单方面做多人民币资产的投机性、短期性交易的水分,可以部分解释人民币国际化出现的调整。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汇率正常的波动是不会影响国际化的,因为直观的逻辑是,所有的主要货币汇率都是波动的,波动的幅度还可以非常大。2014-2015年期间,欧元曾经在8-9个月时间里对美元跌了25%-26%,并没有影响欧元在全球储备货币里的地位,各主要货币都有所波动,我认为这是正常的。

从持有人民币的角度看,汇率的升值和贬值各有不同的吸引力。人民币升值的时候,鼓励人们多持有人民币的资产,少持有人民币负债,换言之,有可能导致境外借钱境内运用的行为。贬值的话,鼓励人们多持有外汇资产少持有人民币负债,鼓励人们境内借钱境外使用。其实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有所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是非常大的支撑,因为国际化首先需要人民币走到境外,贸易和投资的信贷融资是非常重要的流出渠道。人民币信贷融资在稍微偏弱的人民币汇率下吸引力加大,国际化也就受到支撑。如果人民币很强,大家都怕借人民币,人民币是很难走出去的。所以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是一个健康的事情,对人民币国际化不构成障碍,反而会有一定的促进。

其实汇率的波动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不但不会影响国际化,还是国际化的一个要求。上面讲到,从持有和使用来说,SDR要求人民币是波动的,因为只有是波动的而不是盯着美元的汇率,才能使SDR的篮子得到优化。对于参与贸易和投资的人来说,之所以愿意持有人民币,因为人民币是独立、波动的,如果人民币盯着某一个货币,我们持有那个货币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持有人民币呢?

从我国的宏观政策来说,回到三元悖论的框架,一个波动的人民币,有利于我们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我们把资本流动放宽,让人民币可兑换往前推进有一个现实的基础。一个僵化的汇率不利于把资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动打开,这两者是有所冲突的。

总结一句话,国际化要求我们的汇率有弹性,而并不要求汇率盯住、僵化。

最后看一下目前人民币的条件,对于跨境投融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过去4-5年时间里,我们的金融条件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随着美元不断地走强,人民币出现了适度的贬值,但这个贬值比起发达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和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非常温和的,人民币汇率是全世界最稳定的汇率之一。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只有6%左右,如果跟年内最高点相比,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大体上有9%左右,如果看一蓝子汇率指数,人民币贬值只有3%左右。相比之下,其他金砖国家货币都录得百分之十几的贬值幅度。人民币不再是以前超强的货币,使得我们人民币资产负债的跨境应用,有了一个更加现实和双向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央行的调控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包括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包括在香港离岸市场发行央票。人民币适度贬值也增强了央行对国内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

今年以来,虽然央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人民币短期流动性已经变得非常宽裕。人民币宽松不仅给国内融资环境带来了改变,也显著改变了跨境金融条件。国内市场利率大幅下行,伴随着美元同业市场利率不断上升,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到了一个非常窄的水平,三个月的同业拆息利差也就30-40个点,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也就40-50个点。从风险管理角度来看,利用衍生工具进行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的成本大幅下降,以一年期远期汇率为例,目前的对冲成本在1个百分点之内。

过去几年,我们对外资进入中国的门槛在持续降低,市场迅速开放。股票方面沪港通、深港通已经打通,QFII的额度已放到非常大的规模,债券通也已经打开了。市场的开放,给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进行金融市场投资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配合着股票、债券全球指数相继或者准备把中国纳入,外资流入中国金融市场将持续强劲。以股票为例,外资持有中国大陆股票金额2016年也就700亿美元左右的量级,2018年至今已达到了2000亿美元的量级。债券方面,2016年大体上是1600亿美元的量级,至今已达到了2500亿美元的量级。中国人民币市场外资参与的程度在迅速上升。

随着央行调控能力的加强,随着汇率波动率和承受能力的提高,可以预期,会有更好的条件放宽双向流动,运用人民币开展更多的对外金融投资和直接投资。

在这方面,我相信,金融租赁业是我国最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个行业,同时金融租赁业对利差、税收环境、成本、汇率等等也都是高度敏感。前面提到的一些宏观政策和金融市场条件的改变,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相信对于金融租赁行业来说整体上是正向的,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这个空间和可能体现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运用,人民币和外币两种货币的使用,股权和债权两种工具的应用,融资方和投资方两方面的协同,租赁业和非租赁业比如说信贷方面的支撑。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加上股权和债权比例、杠杆的运用方面的调整。我们面临着迅速变革的环境,改变的环境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也带来了很大创新应用的空间。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朋友,在我国的对外金融改革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会持续地找到好的投融资机遇,把事业带上新的更高的境界。谢谢大家!

活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