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布局电化学储能,租赁公司应关注的几个风险点

来源:竞争力论坛

作者:张博 特约研究员、供职于中信金租


电化学储能是指利用化学元素(通常为电池)做储能介质,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属于新型储能(新型储能指的是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根据统计,我国95%以上为新型储能为电化学储能,可以说电化学储能是我国新型储能的“代名词”。相较于抽水蓄能等传统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具有选址便捷、建设期短、调节灵活等优势,能够为电力系统带来更佳的平衡性、支撑性及调控性。


图1:电化学储能产业链


一、行业最新发展情况及趋势


(一)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在2020年之前,我国新型储能即电化学储能规模较小,每年新增规模有限,累计装机一直未能超过2GW。而自2020年起,随着电池技术进步以及政策与需求推动下,其装机量开始迅速增长,累计装机量由2019年底1.71GW上升至2022年底13.1GW,其中2022年全年新增装机7.37GW已超过往十年总和,因此2022年也被外界认为是新型储能元年。2023年仍在延续该爆发式增长趋势,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上半年新型储能1-6月新投运的整体规模约8.63GW/17.7GWh,已超过2022年全年新增规模。储能权威机构CNESA预测,2023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将达到15至20GW,即较去年增长2-3倍。


图2: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新增及累计装机(GW)


同时新型储能在储能装机占比方面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我国储能仍以抽水蓄能为主,但据CNESA统计,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占比已由2018年底4.2%上升至2023年6月底30%,以锂电池储能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在新型储能中占有绝对的份额。自2022年起在新增规模上,我国新型储能已超过抽水蓄能。可见我国电化学储能已从培育期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图3:新型储能与抽水储能新增装机对比(GW)


(二)利好政策频出助力电化学储能驶入快车道


产业政策是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自储能行业被我国“十三五”正式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后,该行业得到国家全周期的顶层设计支持,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2021年国家发改委及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电化学储能在内的新型储能市场主体地位及其产业推动作用,并明确提出2025年装机规模达到30GW发展目标。“十四五”开年以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确立了储能产业的阶段性目标,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其中,新能源发电配储政策成为我国储能装机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2021年,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鼓励发电企业参与调峰(储能)资源建设,确定超过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发电项目的优先并网原则;自2021年起各省也纷纷公布配储政策,配储比例普遍为装机容量的5%-25%,配储时长普遍在2-4小时;同时,大部分省份也纷纷公布了自身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模,其中光伏风电资源丰富的青海、甘肃、山西等省份计划装机规模较大,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各省十四五新型储能计划装机规模(单位:万千瓦)

此外,政策也在推动储能商业模式探索。国家层面多项政策提高独立储能经济性及鼓励新型储能与所属电源联合参与电力市场等;地方层面,各省依据自身情况探索推进辅助服务市场、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容量租赁与容量补偿模式,逐步推进储能商业模式。


(三)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带动储能需求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逐步扩大,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加速,从以火电为主向清洁、高效的多元化能源体系转变,且成果显著:近十年来我国风电及光伏装机合计占比由2011年不足5%上升至2022年近30%。


图4:各类型能源装机占比

活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