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能租赁发布消息,消息显示,国能航运公司联合国能租赁,在上海航运交易所成功摘牌11艘内贸散货船。
这是国能租赁在航运板块的首次布局,一方面,国能租赁看好航运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这也是国能租赁战略转型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航运板块“零”的突破
国能租赁,背靠国家能源集团,依托于集团在电力行业的渠道和资源优势,国能租赁主要围绕能源产业链开展业务。
根据其2023年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国能租赁资产余额主要分布在火电、风电、水电、热电等行业。换言之,此前,国能租赁并无涉足船舶租赁业务。
此次,国能租赁以11艘散货船进军航运板块,大手笔开局,既是业务“零”的突破,从能源“跨界”到航运,也是转型成效的彰显。
乍一看,从能源到航运,业务类型跨度很大,但根据相关信息的披露,也不难发现,此次战略转型背后的底层逻辑,依然是产融结合。通过直租的方式,国能租赁为集团兄弟单位提供资金支持。
评级报告中提及,国能租赁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围绕国家能源集团主业,充分发挥“以融促产”的金融属性,不断扩大租赁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国能租赁将围绕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路港航”等主要业务板块,提升租赁业务渗透率。
在其报道中也提到,“该船型为超浅吃水船型,能够靠泊集团公司长江南京下游段全部内部电厂、中转港码头和绝大部分沿海内部电厂码头。”由此可见,国能租赁在船舶板块的布局,也是为了更好服务集团主业,推动产融结合进一步深化。
新造船市场火热,直接购买或是良策
在此次国能租赁所购得的11艘内贸散货船中,包括10艘6.5万吨级的新造及在建散货船和1艘5.7万吨的二手船。
相较于自己现下场造船,国能租赁此举,简单来看,优势有二:
第一,2023年,造船市场火热,新造船价格触及次高位,船厂订单饱满、船位难求,若国能租赁此时下场造船,等候订单和船位可能会成为不确定因素。通过直接购买新造或在建船舶,便能锁定这一变量。
第二,航运业具有高度周期性,造船周期跟航运业的周期往往存在时间差。航运业若处于上行周期,此时下单造船,新造船舶交付之时,航运周期处于何位又尚不可知。因此,国能租赁在所购船舶组合中,也有二手船,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周期变动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无论是监管服务大型设备制造的导向使然,还是市场环境的驱动,船舶都成为租赁公司所追逐的优质资产。国能租赁选择这一赛道入局,既是顺应行业转型的趋势,同时也是积极延伸主业产业链,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服务的主动作为。
值得一提的是,这11艘内贸干散货船,原持有方是中信金租。中信金租于2021年开始在航运领域展业,也属于近年来入局的航运金融新势力,经过多年发展,已小有斩获。根据此前报道,截至2022年5月底,中信金租船舶资产规模已超150亿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