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转型思考,行业选择、租赁物处置与支撑系统建设

来源: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

作者:尚宁 河南九鼎金租


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是近几年融资租赁行业经常提到的词语,监管当局也要求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进行专业化转型,国内几个最有代表性的行业论坛也经常就此进行探讨和研究。专业化转型是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专业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1.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催生专业化转型

专业化转型提出时间较早,但探索与践行步伐缓慢。而目前对专业化转型的高度重视,其实是与行业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融资租赁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81年至1997年,属于第一阶段,是行业发展的初创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市场规模小,直接租赁与经营性租赁理念在引进、探索与践行中,市场规则还没有形成。1997年至2007年,属于第二阶段,是行业的重整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一批融资租赁公司和个别金融租赁公司由于不适应市场变化,风险管理能力欠缺,出现破产或重组。全行业触动很大,制度建设全面启动。2007年至2018年,属于第三阶段,是行业的快速发展期。这个阶段特点是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重新放开、大量成立,把银行的业务理念引入融资租赁行业,售后回租业务、政信类业务超高速增长,市场规模迅速膨胀,各路资本对进入融资租赁行业热情高涨。2018年至今,属于第四个阶段,属于思考创新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随着经济持续下行,承租人违约率高企,诉讼大量增加,业务增速明显放缓,监管持续趋严,整个行业开始反思行业未来发展之路。

从全行业融资租赁资产分布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类资产的集中度最高。按照穿透原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和部分公共事业类融资的最终偿还压力在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经过多年的负债发展,截至2020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高达25.66万亿。虽然名义上的负债率和债务率并未触及警戒线,但考虑到各类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实际债务总额应高于这个公开数据。从市场表现看,地方政府债务承载压力逐年增大,已开始出现不良信号:2019年至2020年,县级政府融资平台违约大量增加,地市级政府融资平台和个别省级政府融资平台违约开始出现,地方政府信用扩张有见顶迹象。从政策层面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一般预算赤字3.57万亿元,赤字率由2020年的3.6%降至2021年的3.2%,新增专项债3.65万亿元,较2020年减少1000亿元,这是自2015年全面推行地方债发行以来的首次回落。同时,2020年12月2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这些表明,未来政府杠杆率稳中有降将有可能是一个趋势,融资租赁行业继续在政信项目领域发力拓展将难以为继,必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与模式。

2.经济下行加速专业化转型

本轮经济下行,实际上是自2008年开始的,2017年下行开始明显加速,市场风险暴露逐渐加快。从整体看,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两个康波大周期的交替过程中,国家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深水区改革、中美博弈交锋等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注定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宏观经济形势复杂而严峻,下行趋势很难在短时期内有一个明显而持续的反转,融资租赁行业出现增速趋缓、不良资产增多等信号并不是一个短暂现象,而是一次阶段性的行业走弱,迫切需要一场全方位的格局重塑,其核心就是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通过专业化转型有效控制住风险,通过专业化转型重新给行业注入活力,这将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融资租赁行业可以划分为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以“融物”为主,一种是以“融资”为主。目前,“融资”的模式占据行业的主流。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银行类信贷的打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资产规模,但丢掉了融资租赁行业“融资与融物为一体”的最大优势。“融资”模式关注的核心是承租人的信用风险,忽视了租赁物本身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忽视了租赁物对抗违约信用风险的能力,在经济下行期,一旦承租人出现信用风险,租赁物既难以取回,也不容易处置,而且市场处置价值很低,融资租赁行业的优势丧失殆尽。这种模式下的租金与“融物”模式的租金在内涵上也有着根本性差异,本质上是资金投入的时间财务收益。

而“融物”为主的模式,首先关注的是租赁物产生现金流、对抗风险的能力,看中的是租赁物本身的使用价值、租赁物远程控制措施、市场流通性、取回处置、残值变现等,承租人和担保人的偿还能力处于辅助地位。这种模式在承租人违约、丧失支付租金能力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取回租赁物,并能通过处置租赁物挽回损失,出租人的风险将大大降低。“融物”模式下的租金本质上是使用租赁物的货币代价,是使用租赁物带来的现金流的一部分,逻辑上租金一定要小于租赁物产生的现金流,不然承租人就无利可图了。这个租金不能划分为本金+利息,把租金等同于购买租赁物的资金时间收益(财务收益),是从根本上混淆了租金的深层次逻辑。

对比“融资”为主的模式与“融物”为主的模式可以清晰看出,在同等增信措施的条件下,“融物”模式抓住了租赁物这个核心,能够准确把握住使用租赁物带来的盈利点和风险点,具备闭环处置途径和措施,再辅以承租人与保证人的信用,比“融资”模式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这在当下经济下行期,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融物”模式对租赁物的分析、管理以及对所属行业的研判都提出了很高的专业性要求。可以预判,经济下行将会促使更多的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采用“融物”模式,逐步走上专业化道路。

二、怎么进行专业化转型

2020年是十分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经济造成极大的冲击,违约风险加速暴露,倒逼着融资租赁业进行专业化思考与转型。专业化转型一般会受到需求端、供给端、科技创新、自身禀赋、监管政策五大要素的影响,融资租赁公司唯有综合分析,创新求变,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方能抵御竞争,崛起于新时代。

1.选择行业与领域

一般有几个选择维度:①需求端旺盛,供给端旺盛,供需两旺;需求端旺盛,供给端相比稍弱,但上升趋势明显。这个维度主要是考量潜在客户群体数量,确保专业化转型有足够的承租人客户。②行业景气度高或弱周期行业。这个维度主要是考量中观层面的安全性,学会审时度势,一定程度减少微观客户发生风险的概率。③行业内融资租赁竞争不充分、市场空间较大。这个维度主要是衡量开拓市场的难度。一个竞争特别激烈的红海领域,由于存在大量专业化转型较早的竞争对手,新入场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难度很大,特别是一些优质客户的切入尤其困难。

2.选择租赁物

这是专业化转型中最为瞩目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比较难以选择与决策的问题。从宏观角度看,可选作租赁物的资产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资产通用性好、流通性佳、保值率高、可移动、易于远程定位监控与锁机操作、便于取回与处置,有强大的现金流创造能力。这类资产大的有飞机、轮船等,小的有数控机床、车辆、印刷机等,主要是各类运输工具,特别适合做租赁物,最受走专业化道路的租赁公司的欢迎。缺点是,已开展此类业务的租赁公司较多,专业化门槛较高,竞争比较激烈,一些飞机、轮船等大型运输工具的单体价值大,并不适合中小租赁公司。第二类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中的非机器设备和非运输工具类资产,这类资产一般无法移动,取回处置难度太大,一些房屋类租赁物的处置还涉及高税收的难题,目前暂不适合做专业化转型的租赁物。第三类资产主要是各类机器设备,这是租赁公司开展业务中面对最多的可选租赁物。这类资产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大部分设备的专用性强、通用性差,租赁物很难进行流转处置,这是专业化面临的一个核心难题。对此,可以换个思路来解决这个现实难题:借鉴项目贷款的做法,实行股权全部质押+设备全部融资租赁+土地和厂房全部抵押的一揽子融资方案,封闭运行。这种方案,既可以增加第二还款来源,提升项目融资的安全性,又可以方便实现租赁物流转处置。这种解决方案仅适合新上项目的设备直接租赁或经营性租赁,适用范围有限。

实践中,种类繁多的各种机器设备,并不是都适合做专业化融资租赁的租赁物。专业化适格租赁物必须能够进行处置,这样才能达到租赁资产的闭环管理。因此,围绕提高租赁物处置能力这个点,可以尝试另外一种解决方案:①选择完整的生产线设备做租赁物。②租赁物本身价值较大,所处行业景气度高,有很强的创造现金流的能力,设备在行业内有一定的通用性,稀缺性好,同行业企业愿意投资这类租赁物。③租赁物可以独立、完整存在,拆卸和运输费用占设备总价值的比重低。④承租人守法意识强,地方司法信用环境好,设备转让或企业转让难度较低。⑤出租人有较丰富的行业资源,可以独立接收取回设备进行运维,或者有较强的转让能力。目前,这类机器设备中,业内关注和尝试较多的有生产设备、通讯设备、医疗设备、科研设备、检测检验设备、工程机械设备、办公设备等。

3.选择承租人

从承租人规模看,大型企业集团和超大型企业集团融资渠道多、议价能力强,切入这种类型客户难度较大、机会不多,不是主要的目标客户(航空航运除外)。中型客户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对通过扩大生产或技术升级来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较强的动力,同时资金相对匮乏,议价能力一般,对融资租赁需求旺盛,是专业化融资租赁公司最主要的客户。小微客户融资难度大,融资需求非常旺盛,接受直接租赁和经营性租赁的动力很强,抗风险能力较弱,一般可以作为专业化的辅助型目标客户群体。如果以小微客户作为专业化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必须在营销人员数量、风控技术和科技赋能方面上有较大投入。

从租赁物使用者角度,衡量客户能否成为适格承租人需要关注客户对租赁物的使用管理能力,至少包括:上游原材料获取渠道和获取成本的稳定性、经济性;使用租赁物产能释放能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租赁物的运维成本等。要关注使用租赁物的现金创造能力,其净现金创造能力至少要超过租金的数值。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活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