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丨2020年申请破产的景区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很多行业在2019时候,摩拳擦掌,准备明年大干一场,没想到的是,疫情来得如此迅猛,让很多人都没有心理准备。


受疫情冲击近半年的旅游景区,正利用这个十一黄金周加速"回血"。然而,并非所有景区都能等到旅游需求集中的双节假期。

早在5月7日,河南洛阳4A级景区养子沟景区就贴出公告申请破产。不久后,6月15日,河北保定5A级景区野三坡破产的消息传出,让外界大跌眼镜:顶着5A的招牌,还能逃过破产?


其实,仔细观察这些平日游人如织的名山大川的财务状况,早已财富散尽,甚至背上了巨额债务,只剩下脆弱的框架,难以承受疫情带来的停摆。


"各大5A级景区资产负债率都很高,几乎资不抵债,大部分都是强者恒强。"新旅界一位资深旅游投资人士表示,5A级景区应该抓住此次疫情的机会,破产重组,换个马甲继续经营,有些负债不用还了。

一年的票只够付利息。


风景有多美,账本就有多丑。


第一落羊子沟景区主打山水峡谷景观,开发很早,2003年就已建成运营,因为适合避暑,受到周边游客的热捧,也获得了"河南最美的地方"、"中国最佳休闲胜地"的美誉。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养子沟景区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同时背负大量债务。截至破产申请时,仅已知的债务已超过1亿元,其背后的经营者涉及多项法律诉讼。


有一个"A"野三坡景区超过扬子沟,这是一笔烂账。


作为5A级景区,野三坡名声在外,也不缺游客。公开数据显示,仅2018年,景区接待游客600万人次,旅游综合社会经济效益达25亿元,主要景区门票收入达1.3亿元。


但其背后的经营者河北野三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似乎并不甘心只收门票。中登资讯显示,野三坡旅投共有14笔应收账款质押,其中大部分为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百里峡景区、龙门天关等景区的门票甚至有8张以上的重复承诺。


截至破产前,野三坡旅投的金融负债达7亿多元,到期应支付的融资租赁贷款、短期借款、工程款等2亿多元,合计9亿多元,负债率69%。

回过头来看,狼牙山景区、欠薪的大鹿山景区、同样以破产收场的龙潭大峡谷景区,都是风光无限,意外倒下。龙潭大峡谷景区也传出,现在一年的门票收入,恐怕只够还利息。


4A景区种植在玻璃栈道上。


为什么名山大川没有变成真金白银,反而欠下了债务?景区给出的理由多与开发投资有关。

事实上,依靠自然资源并不意味着可以收取门票。在官方介绍中,养子沟景区投资数亿元开发了8个景区、108个景点,建设了老年公寓、大型广场和高端人士休闲别墅,以及160多家各种档次的农家宾馆。


然而,在媒体报道中,作为老牌景区的认养沟缺乏突出特色,厕所等设施陈旧匮乏,破产前"无人问津"。


狼牙山景区种植在最受欢迎的玻璃栈道上。在狼牙山景区,不仅有牡丹园、滑雪场,还有一条几乎悬在空中的玻璃栈道。


据旅游报道,1公里的栈道,造价约1000万元。以此计算,狼牙山号称5公里栈道,成本可想而知。但没想到,玻璃栈道并没有带来多少流量,因为接连发生安全事故,才被整改。之后玻璃栈道关闭,游客数量逐月下降。

至于野三坡景区的陷落,原因也是类似的。


野三坡旅投表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大,主要依靠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贷款,金融负债7亿多元。这些基础设施资产具有较高的折旧和维护成本,所有回报都依赖于千年不变的门票收入。盈利项目少,难以覆盖支出。


开发资金投入过多,不仅是景区为自己开脱的借口。

有评论指出,景区开发是重资产、长线生意,从"荒山"到"风景资源"。几亿甚至十几亿投资的背后,再加上这些投资,很多都是发散的投资,回本真的不容易。因此,经营者有必要审慎判断企业的承受能力和预期效益。而不要过于乐观,盲目扩张。


活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