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6日至8日,以“把握长期大势,破解租赁变局”为主题的2019(第六届)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峰会在天津圆满落幕。本届峰会由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主办,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支持单位。
日立金融集团高级理事、营业统括部中国区总代表、日立金融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日立金融(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滨崎一纪先生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日本租赁行业的过去、现状以及对中国租赁业未来的思考”的主旨演讲。
日立金融集团高级理事、
日立金融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滨崎一纪
滨崎一纪表示,作为融资租赁行业,新的商业领域已经不再仅是为“企业提供资金来源,或硬件设备”。我们需要从“为客户提供必要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的坐标轴上来思考,这样一来,租赁业发展的可能性将会无穷大。
中国融资租赁的方向与日本大致相同。但从中国正在从“世界最大制造商”向“世界最大软件国”这一转变上来看,未来中国的租赁业也许会比日本更快地开发出新的领域,我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可能性极大。
融资租赁业的根本是充当着连接“制造商”和“使用者”的平台作用,所以在智能化社会的进程中,租赁业作为新型服务产业来进化的可能性也极高。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尊敬的秘书长,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是日立金融集团的滨崎。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出席本次论坛,并受邀进行主题演讲。在我过去30年的银行工作经历中,有11年是在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度过的。正因如此,我也切身体会到了亚洲地区,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飞速成长与发展。接下来开始我用日语演讲,不好意思。
今天,作为出席此次大会的日本租赁企业代表,我将围绕“日本融资租赁业的过去,现状,以及对中国租赁业未来的思考”这一主题,和各位浅谈一下我的拙见。
正如PPT中内容提要所示,接下来我将就日本融资租赁业的历史和发展,日本融资租赁行业的方向性进行介绍,最后和各位来分享我对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期待和展望。
接下来,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本融资租赁行业的历史和发展。
这里是一张1963年到2018年度日本国内融资租赁交易额的总体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到1991年是日本融资租赁行业的急速成长期,最大交易额高达9兆日元,约合800亿美元。然而,从1991年开始一直到2008年,交易额整体趋势持平,2009年后出现大幅回落,之后的十年中,再次保持持平态势。
让我们首先来看1963年到1991年的阶段,这一时期也是日本经济的高度成长期,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驱动着日本租赁业的飞速发展。这一时期也正是所谓的“硬件设备的时代”。日本租赁业支持着日本中小型制造商的发展,推动着日本制造业的海外扩展。
这一时期的日本,只顾追求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一流工业大国梦,银行所持资金少之又少,且受到政策分配的限制,所以这一时期,对于非重点发展领域的大、中、小企业来说,更是一个很难筹集资金的年代。此时,融资租赁行业的出现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办公设备租赁的普及却有着不同的背景。对于企业管理部门来说,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引进办公设备,可以达到初期投资少,年度费用固定,预算管理便利的效果。
另外,随着日本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换,融资租赁行业也开始向新的服务类别发展,于是便利店,商贸中心,酒店,娱乐设施等领域便应运而生。这30年,是日本融资租赁行业随着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从服务制造业向服务服务业转换的时代。
但是,随着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20年”,从1991年到2008年,融资租赁与民间设备投资态势趋同,都处于基本持平的状态,交易额踏步于7-8兆元(600-700亿美元)的规模。
2008年以后,行业环境出现巨大改变,国内民间设备投资扩大,但是租赁业的交易额却大大减少。其最大的原因就是来自2008年雷曼危机的打击,和以大型企业为对象的会计准则的更改。
一直以来,以费用来记账的融资租赁,需要更改为以资产来记入。融资租赁在失去会计报表中的优势的同时,利息极低的市场状况也在不断持续,这便导致企业开始使用自有资金,或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来购买资产。于是,2010年的交易额回落到了1991年峰值的一半4.6兆日元(400亿美元)。
在日本国内融资租赁交易额持续持平的状态下,日本融资租赁行业看到了国外存在的发展机遇。2012年度的海外设备投资额达到5000亿日元(45亿美元),2018年度和2012年度相比增长了3倍,约1.5兆日元(140美元)。
日本融资租赁企业所开拓的租赁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中东,近年来欧洲、美洲市场也在进一步的扩大。
日本融资租赁企业典型的扩大海外市场的途径就是服务于日企的海外市场开拓。这就是日本融资租赁事业最初扩展到海外的商业模式。同时为了进一步寻求差异化,收购国外租赁公司,购买飞机等全球性资产,建立合资公司制衡本地企业,或与当地拥有高新技术的企业强强联手,挖掘新的市场。在这些措施下,融资租赁业的交易规模又出现了大幅的回升。
受时代的变化,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日本融资租赁行业在不断变换场景,拓展可能性。
接下来我将就日本融资租赁行业的方向性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众所周知,与企业活动,经济生产相关,具有资产折旧属性的标的物,理论上都可以成为租赁物,动植物也是如此。日本国内价格最高的动物租赁物,非熊猫莫属。目前日本国内的10只大熊猫,事实上是签署了十年的租赁合同,根据不同的角度这项合同也可以被看做是经营租赁的一种。
日本国内传统的租赁业,跟随外部市场环境,从所有权到使用权的变化,伴随着追求社会效率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也可以大胆想象今后租赁标的物的种类也会涉及到方方面面。
为应对世界性的人口增长,各类环境问题,“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DGs这一目标,目前相关议程也在不断加速。在日本,各企业部门都在积极应对环境问题,老龄化社会问题,医疗的高度化,第一产业发展,灾害对应等课题。此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数字化、5G时代的到来,更加要求租赁行业不仅承担金融服务,更必须为客户提供新型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构建“金融+α”、“金融×服务×实业”的商业模式。
进一步来说,伴随数字科技的发展,未来租赁行业将如何应对租赁物从物理性的“硬件设备”到以“数据”为代表的“软资产”这一演变,将会变得十分重要。对于计算机,服务器,数据中心,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需要利用客户数据的领域,融资租赁企业应该如何提供服务也就成为了关键。
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日本租赁行业所开辟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型业务领域。比如与创业公司联手开拓金融科技领域;利用从制造到消费,拥有所有产业链经验的外包业务开辟市场;再利用,再循环领域的开展;全球性业务;地方创生政策;基础设施,不动产,度假村等设施的民间主动融资;节能减排的开展;利用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所开展的各类服务。
作为融资租赁行业,新的商业领域已经不再仅是为“企业提供资金来源,或硬件设备”。我们需要从“为客户提供必要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的坐标轴上来思考,这样一来,租赁业发展的可能性将会无穷大。
日立金融集团把环境与能源、医疗、智能移动作为事业重点,业务不仅单纯停留在融资租赁上,更是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沼气发电领域发展实业,同时积极探索农业和食品领域。另外,集团在中国广州市建立的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也即将开诊。
最后,让我浅谈一下对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期待和展望。
首先,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将从“追随者”变成“领跑者”。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晚于发达国家二三十年后,急速进入工业化时代,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产业比率也已经完成了从第二向第三产业的转变,如今消费时代,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和发达国家的一样,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在企业活动的筹集资金,设备提供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在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的进程中,融资租赁的标的物,包括IT设备,已囊括非制造业、服务行业等企业活动中所有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一趋势也在迅速发展。
正如前面,日本融资租赁行业的方向性和新开辟的领域中所介绍的那样,中国融资租赁的方向与日本大致相同。但从中国正在从“世界最大制造商”向“世界最大软件国”这一转变上来看,未来中国的租赁业也许会比日本更快地开发出新的领域,我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可能性极大。
在当今引领物联网、数字化、5G等前沿技术的中国,未来中国的租赁业也将不再追寻发达国家的脚步,而是需要开辟新一轮的发展模式。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标的物的进化。
中国实体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以5G为主体的数字化潮流,以及服务行业为中心的进一步成长,也就是说未来新经济的发展余地十分广阔。
在高度的网络化、数据化,以及信息与知识所展开的新型业态牵引下,数字技术将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和消费品。
一直以来企业活动有三大要素,“人、物、资本”,其中的“物”也许将演变成数字技术,就是所谓的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也就是说,中国所引领的“软件”社会中,需要提供技术、数据主导的升级服务,租赁标的物也将从“实体物”变成“无形资产”。
新经济下,硬件依旧属于租赁物,但随着一切都开始走进智能时代,我们更需要应对“软”、“硬”两个方面。
具体来讲,物理性的硬件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同样软件也需要数据的更新。为能够给客户提供各类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应对租赁物的小型化,利用周期的缩短,网络化,以及共享化等需求。而与此同时对使用者的识别、追踪、监控和管理方法也将成为监管方面的新课题。
下面让我对新经济下融资租赁的定位进行说明。
融资租赁业的根本是充当着连接“制造商”和“使用者”的平台作用,所以在智能化社会的进程中,租赁业作为新型服务产业来进化的可能性也极高。
融资租赁业需要将服务对象作为一个产业链来看待,连接支撑新经济体的整个产业和企业个体,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成为新型服务行业。
最后让我来总结一下这次演讲的内容。
首先,中国正从“世界最大制造商”向“世界最大软件国”转变。
其次,为确保租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共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不可或缺。
随着世界最大的老龄化社会拉开帷幕、中国市场需要应对巨大的医疗需求。与此同时,中国更需要采用最先进的环保措施。
同时,未来也许急需出台以“数据软资产”为新型租赁物的相关法规。
从信息经济到5G时代,在向数字经济急速演变的新经济下,我们可以期待中国租赁行业所在的应用领域会更加广泛。为了充分发挥租赁业连接产业整体,满足各行业需求的产业服务平台优势,我们需要转换思维模式,作为服务业的一种,更加主动地为社会提供更多样化,更优质的解决方案。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