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车金融大数据
作者:萍 竞争力论坛研究员
海通恒信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恒信”)成立于2004年7月,总部位于上海。2014年1月,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对海通恒信的收购,开创了国内券商收购融资租赁企业的先河。2019年6月3日,海通恒信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券商背景融资租赁企业。

“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贸易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恢复前景与持久性依然脆弱。但在世界的不确定性中,中国的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确定性。”海通恒信董事长丁学清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租赁行业监管,提升行业集中度等大变革,为海通恒信等实力雄厚的租赁公司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01
经营概况
截至2021年6月,海通恒信的注册资本为82.35亿元,董事长为丁学清,由海通集团全控股,员工总数超过1700人。2021年上半年,海通恒信的主要经营数据如下表所示:

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通恒信资产总额为1109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长2.6%。海通恒信资产质量相对稳定,拨备覆盖率为273%,净息差为2.95%,较2020年提升0.26个百分点。
其中,虽然交通物流板块是海通恒信的主攻领域,但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数据较上年有所下降。截至6月底,交通物流板块的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为293.9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8%,占总余额的31.4%。2021上半年,海通恒信的交通物流板块实现收入11.98亿元,较去年同期13.71亿元下降12.6%;综合收益率由去年同期的8.32%下降至8.15%,整体盈利水平有所下滑。

数据表明,海通恒信在上半年放缓了在交通物流行业的业务投放。并且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度海通恒信的乘用车业务有所萎缩,自2018年起不良资产率也有小幅上升(2018-2020年,海通恒信不良资产率分别为0.94%、1.08%、1.10%,2021年上半年为1.08%)。
02
资金渠道
海通恒信的融资渠道较为多元。
在银行融资方面,海通恒信与多家商业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截至2021年6月末,海通恒信在银行的授信总额度为人民币1,109.40亿元,其中已使用授信额度为626.58 亿元,剩余授信额度482.82亿元。
在债券融资方面,2021年1-9月海通恒信通过发行ABS、(超)短期融资券、公司债、PPN和中期票据,合计融资249亿元,这一规模在融资租赁公司中名列前茅。
同时,海通恒信的融资成本持续下降,2021年上半年计息负债平均付息率为3.95%,较2020年同期下降0.44个百分点。
03
业务模式
海通恒信的交通物流业务包括商用车租赁、乘用车租赁和现代物流业务。主要面向个体经营者以及物流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以重型卡车为主的商用车租赁服务;向个人消费者及有集团采购乘用车融资需求的企业客户提供乘用车融资租赁服务;向现代物流供应链以及汽车行业上下游客户提供服务。


商用车租赁业务方面,海通恒信采用属地化管理的方式,由其子公司海通恒运在全国商用车行业集中区域开设销售办事处来进行展业。在融资租赁行业中,海通恒信是设立分公司数第二多的公司(仅次于国网租赁)。目前海通恒信已于北京、江苏、广东、安徽、四川等17个省市设立了分公司,已在 24 个省区设立营销办事处,并在超过 85 个中心城市设立了管理办事处,业务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市场,在租商用车辆约6万辆。
乘用车租赁业务方面,海通恒信的主要面向三、四线城市客户,以一手车租赁业务为主,通过授权代理服务商(SP)来开展业务。2021年以前,海通恒运已与约 413 家服务代理商(SP)达成合作协议,在租乘用车数量约为23万辆,2020全年售后回租业务投放金额约205 亿元。
作为普惠金融领域的一大巨头,海通恒信也已经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智能驾驶领域等热门板块。2021年4月,海通恒信与威马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拟重点在设备融资租赁、无人驾驶及5G车辆金融服务、智慧出行、IDC数据中心、充电领域金融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