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在内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几乎同时发布公告,均强调: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五大行集体表态
工商银行:关于发挥大行支柱作用 加大投融资投放力度 高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公告
今年以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突出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发挥大行支柱作用,积极发挥投融资总量、结构、节奏和定价管理功能,通过贷款、债券投资、存量移位新增等手段,前三季度为实体经济新发放5万亿元以上投融资,助力稳住经济大盘,金融服务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明显提升。
一是保持新增投融资快速增长。高效传导宏观政策,出台系列举措和政策工具,加大资源配置和信贷投放力度,保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2022年9月末,本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净增加2.2万亿元,保持同业领先,同比多增4573亿元。本行发挥信贷主渠道作用,坚持靠前发力、突出重点,逐月保持同比多增,投放节奏更加均衡有效。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金精准直达性。在服务重大项目方面,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基金投资项目配套融资、交通水利能源网络型基础设施等五大重点领域和“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营销,基建领域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逾6400亿元。在服务制造业和绿色发展方面,优化以新制造、新服务、新基础及高技术客群为重点的公司信贷布局,制造业和绿色贷款余额、增量均排名市场首位。制造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超过8100亿元,增幅37.5%;绿色贷款较年初增长约9500亿元,增幅34.0%。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1.6万亿元,增幅达到59.2%。在服务普惠金融方面,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普惠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量超4100亿元、增幅37.6%。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涉农贷款余额突破3.2万亿元,增加近6000亿元,增幅22.6%。
三是有序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助力稳市场主体。优化分级分类贷款LPR定价授权体系,推动货币信贷政策有效传导。加大贷款定价精准支持,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采取多种措施,满足稳企纾困、创业就业、乡村振兴等金融需求。
建设银行:关于加快信贷投放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公告
2022年以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监管部门要求,强化大行责任担当,通过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成立信贷投放工作专班等举措,聚焦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信贷投放,靠前、精准发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本行信贷规模实现较快增长。截至2022年9月末,本行人民币贷款近2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2.1万亿元,同比多增近人民币5,200亿元。资源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普惠金融贷款近人民币2.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近人民币4,200亿元,增幅22%,广泛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等普惠金融群体;投向制造业的贷款人民币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5,400亿元,增幅32%,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人民币5.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近人民币5,800亿元,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绿色贷款近人民币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6,300亿元,增幅32%,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人民币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100亿元,有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拟出资人民币300亿元设立住房租赁基金,探索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本行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持续完善三道防线、母子公司、境内外协同控险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资产质量保持稳定。2022年前三季度,本行经营业绩符合管理预期,资产回报、资本充足、净息差等核心指标继续保持同业前列。
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行”)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守“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两大定位,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经营业绩稳健向好。
本行深入实施“三农”县域、绿色金融、数字经营三大战略,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新增贷款创同期历史新高。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县域新增贷款超9,000亿元。加大对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普惠小微企业等金融支持,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元。着力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绿色品牌底色增亮。强化民生领域综合金融服务,有效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2022年前三季度,本行财务基本面总体稳健,资产规模实现较快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收入、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均取得新进步,实现价值创造能力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