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供应链行业观察
2021年09月02日,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批准国新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简称“国新保理”)注册资本由40亿元增加至50亿元,其由国新资本有限公司出资占比100%。至此,国新保理目前是全国注册资本最高、唯一外部AAA评级的商业保理公司、央企保理中唯一一家依赖外部业务且规模突破千亿的商业保理公司,同时国新保理也成为国内首家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进行债券注册、发行的商业保理公司。且有计划表明,国新保理将在十四五末增资至100亿元。
国新保理注册资本及实缴资本达到50亿元,在商业保理公司中当属魁首,与非银金融机构相比,亦不遑多让。以信托公司为例,在目前全国实际具有业务经营的68家信托公司中,注册资本高于等于50亿元的,约20家,其中注册资本最高的信托公司为重庆信托(150亿元),注册资本最低的为长城新盛信托有限责任公司(3亿元)。
依靠强大的股东背景优势,截至2021年2月底,国新保理累计向29户中央企业的129家单位提供提供1193.38亿元的保理融资款,受让底层交易资产近15,781笔,间接服务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单位3700余家。
自2019年10月份,205号公布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商业保理监管领域的监管管理指引或规范,商业保理的设立、经营、风控、信息披露等逐渐规范化发展。自205号文以来,天津、海南、河南等地保理公司设立或增加注册资本呈现出较为活跃的特征,一方面大型央企、地方国企持续布局商业保理,另一方面龙头民企依托产业和具体的行业场景,纷纷设立商业保理公司。
近期以来设立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保理公司,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央企集团设立的商业保理公司。央企集团设立的商业保理公司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具有产业背景的央企集团设立的商业保理公司。据统计,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央企名录中已有超过一半和中央企业设立了商业保理公司,甚至部分央企集团在体系内透过不同版块、不同场景设立了多家商业保理公司。如国家电网设立包括英大汇通保理、国网雄安保理:国网雄安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由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而英大汇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则由国网英大股份有限公司、英大信托等发起设立。如中化集团在则在天津、上海分别出资20亿元设立了两家商业保理公司,其中中化(上海)保理由中化保理出资设立。另一大类是,具有具有资本优势的央企集团设立的商业保理公司。如上文提到的中国国新设立的国新保理,中国诚通设立的诚通保理(注册资本近期由6亿元变更为20亿元)、中国建设投资集团设立的天津建铧商业保理有限责任公司。
二是,具有地方国资背景的企业集团设立的商业保理公司。除了具有国资背景的产业集团设立设立商业保理公司外,近两年来部分城投纷纷在商业保理领域持续在商业保理领域探索,一是谋求业务转型;二是深化对实体经济、区域经济的服务。今年以来,尤以山东区域城投具有代表性,纷纷在天津注册设立商业保理公司,如济宁大运河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运泽保理、临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鲁信保理等。此外,近期我们也关注到安徽部分城投也开始关注商业保理的发展,如阜阳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了阜阳首家商业保理公司,即阜阳市颍科商业保理有限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通过各种形式设立的央、国企保理公司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