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国能(北京)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简称“国能保理”)完成增资,此次增资,国能保理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20亿元增加至40亿元。
小供注意到,这是年内国能保理第二次进行增资,今年4月,国能保理注册资本曾由10亿元增加至20亿元。同时,这也意味着,相比相初,国能保理注册资本增加了4倍。
随着国能保理此次增次,国能保理成为央企保理中注册资本仅次于国新保理的商业保理公司,也是产业系保理公司中 ,注册资本最高的商业保理公司。
经营方面,截至今年10月31日,国能保理连续两个月投放资金规模突破80亿元,存量业务规模由年初119亿元增加到280亿元,持续创历史新高。同时,国能保理运营的平台创新签发电子票据180亿元,用于国家能源集团煤电一体化结算,助力集团内部实现“资金结算不落地”。
目前包括中林集团、华录集团等在内的98家中央企业中,共设立了60家左右央企保理公司,随着国资委对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的监管落地,去年以来央企保理行业整体呈现出积极变化的格局。
01 多家央企保理增资
年内多家央企保理纷纷通过增加注册资本方式,增强自身服务集团主业的能力和资本实力。
除上述国能保理外,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旗下中化学保理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加至5亿元;鞍钢保理在今年1月注册资本由 2亿元增加至10亿元;大唐保理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加至10亿元。
与此同时,同时去年以来,包括中核保理、中建保理、中电建保理、重高铁发等多家央企保理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保理公司自身资本和信用能力逐步增强。
02 年内无央企保理新设
截至目前,年内无一家央企保理公司新设获批,这或与国资委对央企开展类金融业务的审批收紧有关。前几年部分筹备设立保理公司的央企至今尚有未获批者。
部分央企通过收购或集团内划转方式“曲线”获得保理牌照,如小供此前报道通用技术集团旗下环球医疗集团曾就收购商业保理公司一事进行招标,新设保理公司名称或为环球医疗保理。东方电气或亦通过挂牌受让方式,发起设立商业保理公司。
03 多家央企保理注销
新设门槛收紧之际,部门央企也在主动注销或关停旗下保理业务。小供注意到,这种情况大致分为几种情况:一是,体系内存在多家保理公司的,根据“一参一控”原则取消部分内部保理公司;二是,对主业协同能力不强的保理公司,主动关停相关业务;三是,其他,如保理公司利润贡献不充足或专注于产业金融科技的情况。
去年6月以来,有多家央企保理公司进入注销或解散流程。注销的7家商业保理公司分属7家央企,包括国药集团、鞍钢集团(本钢集团)、国投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