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常车贷的提前还款比例
我们知道,车贷是客户买车的一种付款方式。
如果客户买自己预算范围内的车,手上有足够的现金,就会全款买车。
有的客户手上没有足够的现金(包括有钱但钱有其他用途的客户),通过贷款买车,可以提前实现购车的愿望。
正常来说,申请贷款的客户,都是手里没有钱的客户。销售顾问根据客户的月收入,计算客户的月供范围,向客户推荐合适的贷款期限。
所以,有真实贷款需求的购车客户,提前还款的比例是非常低的。
2
银行车贷有多少“伪”需求?
近几年,银行为了争夺车贷客户,大幅提高贷款返佣,部分车商拿返佣来补贴车价。
举例来说,13万的车,如果贷款10万,5年期,银行返佣为贷款金额的15%,即1.5万元。那么,有些车商就会把裸车标价在13万以下,比如说12万。如果客户要按照此价格提车,车商要求客户必须办理贷款。
一旦有车商按照12万车价打广告了,其他客户就会认为这款车的价格就是12万,而不是13万。
这种情况下,本来计划全款买车的客户,也不愿意接受13万的裸车价,车商就会建议客户贷款买车,还款2年后提前还款(不收提前还款违约金)。这2年的利息,车商通过车价优惠的方式,让利给客户,等于客户并没有出利息(全款买车的话,裸车价就是13万)。
如此一来,本来没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只能“被迫”选择贷款购车。但其实客户手上是有足够的现金的,一旦还够了银行规定的最低还款期限,客户就很有可能提前还款。
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依然根据历史数据,认为提前还款的客户是极少数的,显然是不准确的。
单就还满2年后提前还款的客户而言,银行连返出去的佣金都赚不回来,铁定的赔本买卖。
现在,几乎所有的从业人员都知道,客户都会贷满5年是一个“皇帝的新装”,但没有人敢停止这个疯狂的“游戏”,依然在卖力地推高返佣的车贷。
要说银行的人不知道这个风险,绝对是不可能的,我想背后可能另有隐情。
3
银行的资产荒有多严重
2023年年末,国内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9.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5.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4.3万亿元,增加25.7万亿元。
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2.2万亿元,增加22.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7.6万亿元,增加22.7万亿元。
我不是专业的金融人士,没有能力讨论存款余额(289.9万亿)和贷款余额(242.2万亿)中间的47.7万亿去了哪里,单看年内人民币存款新增25.7万亿,而人民币贷款新增22.7万亿(比存款少3万亿),就能看出银行新增的贷款并没有新增的存款多,且还有大量的存量房贷客户选择了提前还款。
由此可见,银行里有大量的存款需要放出去。所以,即使银行知道现在放出去的车贷可能不赚钱,也不得不赌一把(赌提前还款的客户比例)。
就好像一个厂家,明知道生产出来的商品滞销,但又没办法停止生产(银行只能降低存款利率,无法拒绝客户来存款),既然生产出来了,哪怕是亏钱也得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