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车百智库 ,作者陈重山
2023年已至,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到期,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面临盈利大考。这时,一个利好提前出炉。
2022年12月29日,《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发布,这是时隔14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迎来的重大调整。
据相关负责人解释,征求意见稿放宽了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大了服务对象、丰富了金融产品种类。譬如,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展售后回租模式的融资租赁业务,将汽车附加品融资列入业务范围;允许汽车金融公司设立境外子公司,提供民族品牌汽车海外市场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
这些举措,无疑将会增加汽车金融公司的营收。而国内的25家汽车金融公司,几乎都由汽车集团设立。目前汽车金融的利润贡献位于乘用车和商用车之后,是各大汽车集团旗下的第三大利润来源,有的企业更靠前。因此,此举措最终将使广大车企受益。
但是,将视角缩小到正在面临盈利大考的新能源车企,则会发现,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6名中,约三分之一的车企没有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它们可能无法享受到征求意见稿带来的直接红利。不过,征求意见稿依然能在间接上促进这些新能源车企的销售。


2022年销量前16名中,仅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吉利、长城等有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
本文围绕汽车金融公司及汽车金融业务,试图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
1、汽车金融公司的前世今生是怎么样的?
2、新能源汽车消费金融的特点是什么?
3、征求意见稿对新能源汽车金融公司带来哪些利好?
4、新势力车企为何没有设立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
1、
汽车金融的由来
1956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车,取名五六型。这款新车,无论样式,还是功能,都十分不错,但销量却一直上不去,这愁坏了销售人员。
时任福特销售经理的艾柯卡更加忧愁,因为他所在地区销售业绩最糟。为了不再垫底,柯卡想出了一个推销汽车的新办法:购买五六型汽车,先付20%货款,其余部分每月付56美元,3年付清。这样一来,一般消费者也能负担得起。
艾科卡先后担任福特、克莱斯勒公司总裁 。
这种“56买五六”的方法,使销量直线上升,仅仅3个月,艾柯卡的业绩就跃居公司第一。福特公司将这种销售模式在全美推广,年销量猛增7.5万辆,其他汽车厂商纷纷借鉴,从此奠定汽车终端销售“分期付款”的汽车金融模式。
发展到今天,美国汽车金融已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金融部门。又因汽车金融业务与车企业务息息相关,所以,相较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美国汽车集团下属的汽车金融公司在汽车金融业务中占比最大。福特汽车信贷有限责任公司、德国大众汽车金融服务股份公司、美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等,都是依托于汽车集团的世界著名汽车金融服务公司。
我国汽车金融业务起步,以及汽车金融公司的设立,都比较晚,2004年8月18日《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是一个重要拐点。当年,大众、通用等汽车巨头将欧美运行已久的汽车金融业务带到了中国。
相较于针对经销商等B端的汽车金融业务,针对消费者的汽车金融业务,如汽车消费信贷,汽车融资租赁等等,一般称之为汽车消费金融,在汽车金融业务中占比最高。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汽车消费信贷,即消费者常见的“分期付款”购车。另一“零元首付购车”模式,则属于融资租赁,此前归属于融资租赁公司,征求意见中已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此项业务。
目前,我国持牌的汽车金融公司有25家,几乎都由车企设立。

25家汽车金融公司成立时间及股权结构
据罗兰贝格数据,汽车金融的市场格局中,汽车金融公司占比较高,为41%,融资租赁公司占比17%,非汽车行业的商业银行占比42%。2021年末,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首破万亿元,同比增长3.01%。

另外,截至2021年年末,归属于融资租赁公司的汽车融资租赁余额为47.5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4.63亿元,降幅42.16%。
我国汽车金融行业呈现出汽车金融公司增速放缓,但汽车金融市场增长迅速的特点。
目前的25家汽车金融公司,在数量上已经近七年没有发生变化。而且,这些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的增速也处于持续下降态势,从2016年的37%下降到2021年的3%。

25家汽车金融公司的资产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冰鉴科技研究院
但是,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强力参与下,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发展迅速,近1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5.8%。而且,消费者对汽车消费金融接受度越来越很高。2022年,有61.2%的消费者选择汽车消费金融产品,而2021年只有58%。而且,将来有再购计划的消费者中,七成以上会接受汽车消费金融产品。
汽车金融的未来市场很大,2021年中国新车市场金融渗透率62%,作为对照,美国新车金融渗透率85%左右,其他发达国家也普遍超70%,因此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而且,汽车金融业务,还面临从燃油车市场转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趋势。
2、
新能源汽车消费金融
相较于燃油车,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明显。据中汽协,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另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所有乘用车销量的比例达到31.4%,即每卖出3辆乘用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
汽车金融,因此快速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
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于汽车消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新能源汽车消费金融现有用户的信贷率为61.2%,而再购用户信贷意愿率为71.2%。而且,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消费金融有着自身不一样的特点。
其一、线上化。
燃油车的汽车消费金融的场景多在线下,譬如,消费者在4S店了解金融产品,就在线下办理了贷款购车手续。但新能源汽车消费金融服务更多在线上进行,因为新能源车企推崇直销模式,不再依赖4S店进行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在线看车、客户线上申请金融分期、大额支付直接放款等业务,在车企的用户App上就能办理,消费者也乐于通过线上获取金融服务。
其二、首付低。
和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汽车消费金融产品时,首次支出的门槛更低。
一是因为此前的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二是因为新能源汽车首付比例较低,一般为15%,而燃油车的首付比例为20%。甚至于,特斯拉、蔚来的融资租赁模式,做到了零首付。在利息方面,新能源车企贴息力度较高,几乎是零利息。
其三、产品多。
相较于燃油车的汽车消费金融,新能源汽车消费金融的范围更广。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场景发生了变化,譬如新能源汽车不断有OTA升级,消费者需要经常充换电等,这为汽车消费金融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为了降低新能源汽车购车门槛,汽车消费金融服务中还推出车电分离这样的产品,把电池转化成租赁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的后市场,二手车消费金融也在快速发展中。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表示,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智能化,将考虑把软件系统作为金融标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金融发展迅速,新车的渗透率稳步上升,自2015年的30%上升至2021年的近45%,且2022年有望达到48%,预计2025年可稳步提升至5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