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典型负面城投案例分析

在城投评级被疯狂上调的背景下,评级被下调(包括评级展望被调“负面”)的城投却屈指可数,而本案例就是其中之一。



首先,从外部评级来看,评级公司直接列出了六大关注点,占据了一整页,这在城投评级报告之中是非常罕见的!主要风险关注点是区域财政收入下滑严重、子公司非标违约、政府回收前期违规注入的土地、资产流动性较弱、短期偿债压力较大以及面临较大的担保代偿风险等,公司的评级展望因此被调为“负面”。

从买方信评的角度来看,公司存在以下的问题:

城投属性:

从股权结构上来看,HC市人民政府国资委和国开基金分别持有公司86.44%和13.56%股权,股权结构没什么问题。

从营收结构来看,2018和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4.25亿元以及79.82亿元,然而土地收入和工程代建等城投业务合计分别实现收入1.57亿元和1.16亿元,占比分别为1.67%和1.45%,而煤炭贸易业务收入分别为87.36亿元和73.61亿元,市场化业务收入占比极高。


公司在建城投项目主要是HC市2016年棚户区改造项目,服务费总额36个亿,已确定收入1.8个亿,因该项目形成的“长期应收款”24个亿。受资金紧张的拖累,近些年,项目建设进度非常缓慢。

从资金往来对象来看,公司因煤炭贸易等市场化业务形成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资金占用规模超15个亿。不过,公司近年来加大了对下游客户的预收力度,平衡了贸易业务资金占用问题。


公司其他应收款近50个亿,主要是对区域内其他平台公司的资金拆借,包括对民企陕西金玉陶瓷有限公司资金拆借3.30亿元。除此之外,公司对当地民企陕西黄河矿业应收账款6亿元,占公司应收账款近7成,且对其存在2亿元债务担保,公司与当地民企资金往来密切。


综合来看,公司市场化业务转型趋势明显,且与当地民企资金往来密切,公司资金长期被区域内其他城投平台占用,属于典型的“平台的平台”,城投属性一般。

区域经济、财政实力:

公司是HC市唯一发债平台,HC市是县级市,2019年实现GDP381.46亿元,同比下滑1.60%;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5.34亿元,同比下滑12.51%。区域经济、财政实力出现明显恶化。

债务结构:

从债务期限结构来看,公司短期债务规模为53.29亿元,长期债务规模50.51亿元,而账面非受限货币资金不足5个亿,短期偿债压力很大。

从债务融资渠道结构来看,公司银行借款、债券和非标债务融资规模分别为11.5亿元、20亿元以及26亿元,“其他应付款”中还有26个亿的往来款借款,具体融资渠道不详。截至2019年末,公司银行授信额度23.29亿元,已使用22.80亿元,仅剩0.49亿元。受公司以及下属子公司非标债务违约不利影响,公司融资渠道恶化。


现金流:



近年来,受非标违约等不利影响,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持续恶化,2019年净流出18.14亿元,而筹资活动现金流是城投的灵魂,没有了筹资能力,城投就丧失了生命力。

合规问题:

自2018年开始,当地政府不断收回前期违规注入的土地使用权,资本公积金由102.83亿元降低至21.92亿元,净资产由117.33亿元降低至68.80亿元,资本实力大幅度减弱,导致资产负债率被动大幅提高至68.29%。


公司账面仍有近63亿元的土地使用权资产,未来,若政府继续收回前期违规注入的土地使用权,则公司资本实力会继续降低,资本结构面临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在公司以及子公司非标债务违约,政府收回前期违规注入的土地使用权导致净资本锐减,被评级公司列入信用观察名单之后,公司依旧能够通过JGH发债来苦苦支撑,或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到底烂到什么程度的城投,才会连JGH也发不出来?

到底烂到什么程度的城投,才能打破刚兑?

来源:谈股论债

活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