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竞争力论坛
作者:秦茹静 研究员
中交租赁连续迎来两件喜事。
27日,中交租赁发布海报称,其注册资金成功由57亿增加至90亿元,增幅近58%。据悉,中交租赁此次增资工作历时近7个月,目前已完成工商登记。
增资后,中交租赁将实力大增,成为中交集团产业金融平台的重要一极。此为一喜。
第二喜是,中交集团对旗下租赁板块进行了一轮人事调整。在新的任命中,中交租赁总经理李青岸升任董事长,刘军军出任总经理一职。
同时,旗下子公司中交雄安租赁亦迎来了新任领导层:王荆洲担任董事长,李佳杰任副董事长、总经理,刘景彦任执行总经理。
引入战投,提升资本实力
中交租赁是中交集团金融板块子企业,成立于2014年5月,具备上海本部、广州公司、雄安公司“一体两翼”布局,形成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综合金融服务为核心,以装备租赁业务、海外业务、产业链金融业务为支撑,以城市公用、水务环保、文旅康养等集团转型新兴领域为延展的“1+3+X”业务体系。
成立以来,中交租赁历经多次增资。从2014年的18亿注册资本,增至2015年的30亿、2016年的50亿,再到2021年7亿元未分配利润转增后注册资本的57亿,而此次增资至90亿后,中交租赁的注册资本将进入行业前十。
每次增资,都是对自身实力的一种提升。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交租赁资产规模达667.54亿元,较年初增长23.46%,上半年实现5.64亿元,同比增长35.38%。随着盈利水平的提升,中交租赁通过利润留存的内生性资本补充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末,中交租赁未分配利润为13.32亿元。
据增资公告显示,中交租赁增资是通过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新老股东现金增资的方式。除原股东继续出资外,中交租赁引入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民航集团)、中路(香港)园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路投资)两家战投,持股比例分别为3.98%、8.69%。中交资本以62.42%的持股比例仍作为控股股东。
表:中交租赁增资前后股权结构变动情况(单位:亿元)

此外,增资至90亿后,按照4倍的杠杆计算,中交租赁未来几年可以投入几百亿到新基建这些新兴产业中,帮助孵化一些企业。
切入船舶新赛道
“业务转型是公司未来3-5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中交租赁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青岸在采访中如是说,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交租赁资产总规模将超1000亿元,年利润总额超20亿元,其中资产的一半将来自于产业领域。
事实上,中交租赁在产业转型上早有动作。立足中交集团产业背景,中交租赁积极开拓海上风电船舶租赁业务。据悉,近两年中交租赁累计投放绿色租赁业务近200亿元。其中,海上风电领域累计投放超35亿元。
针对客户船舶建造款的融资需求,中交租赁基于租赁物未来运营情况设计了船舶“直接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方案,有效解决了民营企业资金缺口问题,满足了中交集团海上风电工程装备使用需求。
在“秦航工5000”投资、设计、投用、施工过程中,中交租赁全流程参与,推动中交集团各类资源要素在海上风电领域集聚,打造了具有中交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生态圈”。该项目成功入选“2022年度上海融资租赁行业创新案例”。
未来,中交租赁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核心业务或将放在运维方面。同时,将瞄准远海建设,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而对于飞机租赁领域,李青岸表示,中交租赁对于这类业务不懂也不熟悉,且和中交集团的主业没有相关性,不会盲目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