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租赁观察》
作者: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研究中心
近些年,在海关监管创新的推动下,东疆租赁跨境便利化的配套环境已悄然形成,支持融资租赁业务不断创新、突破,推动天津成为世界第二、全国第一的租赁聚集地。
2019年,天津海关共办理融资租赁业务181票,主要涉及飞机、海洋石油钻井平台、飞机发动机等,累计货值701.64亿元人民币。此外,截至2020年5月底,东疆已完成1600余架飞机租赁业务、120余台飞机发动机、190余艘国际船舶、30余座海工结构物的租赁业务,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资产累计约950亿美元。跨境租赁业务占全国的80%以上。这组数据充分显示了天津和东疆海关监管创新取得的实效。
借助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位优势,东疆主动帮助租赁企业解决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断优化通关流程,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创新监管模式和服务,以监管创新带动业务创新。
2013年,天津海关、东疆管委会落实署市合作,率先在全国探索租赁资产海关监管新模式,帮助一艘散货船在东疆海关申报出口,由如皋海关查验并放行,从船厂顺利交付离境,这也是国内首单跨境跨关区海关异地监管船舶出口租赁业务。
2018年1月,海关跨关区联动监管首架租赁飞机在东疆交付。2018年5月,在海关总署支持下,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杭州、青岛、济南、海口、成都、昆明10个海关在天津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进口租赁飞机海关跨关区联动监管新模式。
2020年4月,东疆实现了发动机进口租赁业务的海关异地监管,成功将大型租赁设备异地监管拓展到发动机、模拟机等高价值航材,这对于全产业链的航空租赁业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期,在异地委托监管模式上,天津海关又进一步优化了物流监管流程。在新监管模式下,飞机可按企业实际需求直接运至实际使用地。据企业初步测算,一架飞机可节省企业运输经营成本超过100万元。
在租赁资产交易业务监管模式上,天津海关创新性地提出通过申报保税核注清单的方式,完成租赁企业间和租赁企业与境外租赁企业间发生“租赁资产交易”的海关监管流程,这既可以有效避免再次提交进口许可证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企业收付汇和后续租赁合同变更的问题。该项业务创新可以增强国内租赁资产的流动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环境。
同时在开展差异化担保制度方面,天津海关通过对企业进行风险研判,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适用不同的担保额度。据航空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在海关的差异化担保制度下,以进口租赁一架空客A320飞机为例,信用良好的企业比全额征保的情况下减少了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资金占用。
这三项监管创新模式解决了融资租赁业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企业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也实实在在为企业创造了成本节约。
东疆已于6月正式升级为综合保税区,预计未来在海关监管创新领域会再有新突破,对于融资租赁业,特别是跨境租赁业务来说,将是一大利好,业务空间将会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