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改革央行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0年8月25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介绍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先生,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政策例行吹风会的还有: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先生。

下面,先请刘国强先生作介绍。


刘国强: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使广大市场主体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8月1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下面,我简要介绍今年以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情况。


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市场整体利率稳中有降。


二是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简称LPR。引导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行0.3个百分点,带动LPR同步下降并推动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稳步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降低企业存量贷款利息支出。


三是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经基本执行完毕,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有序衔接。注重保持货币政策信贷的节奏,这是今年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是一上来就把子弹打光,而是根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阶段性的重点任务一步一步来,不手忙脚乱,把握好节奏。创新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两个直达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一个是信用贷款,一个是延期还本付息这两个直达工具。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直接支持。


四是推动银行为企业减费。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通知》,规范信贷、助贷、增信和考核环节收费行为,督促银行落实各项减费政策要求,主动为实体经济减负。


五是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调增政策性银行全年贷款计划,设立制造业、外贸企业纾困基金。积极引导政策性银行利用发债筹资成本低等优势,以批发资金转贷形式精准支持小微企业。


总的看,这些政策措施成效显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提升。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去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0.7%和12.9%,较2019年末高2个和2.2个百分点。前7个月新增贷款13.1万亿元,同比多增2.4万亿元。企业贷款利率显著下行。前面说的是量,这里说的是利率。7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为4.68%,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根据测算,2020年以来,金融部门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前7个月已经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预计全年可为市场主体减负约1.5万亿元。


下阶段,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好为市场主体减负等金融支持政策。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二是提高金融支持政策便利度,支持中小银行运用大数据进行有效银企对接,疏通传导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受益面。深化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落实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支持发放信用贷款等措施,确保小微企业全年融资“量增、面扩、价降”。三是开展银行不合理和违规收费检查,引导银行通过主动减免服务费用、规范和限制小微企业贷款收费,向实体经济让利。四是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谢谢。


寿小丽:


谢谢刘行长。下面请肖远企先生作介绍。

肖远企: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复工复产逐月好转,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银保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金融委领导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增加有效资金供给,优化信贷投向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推动实现合理让利1.5万亿目标,监管政策与货币、财政、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千方百计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加大让利和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1万亿元,同比多增2.4万亿元,银行业、保险业新增债券投资5万亿元。保险业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超过18%,赔付支出7466亿元。银行业新增制造业贷款1.6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增量,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远远超过各项贷款的增速。贷款利率较去年下降0.76个百分点。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为市场主体已经减负让利8700多亿元。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抓好各项政策精准落地,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助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谢谢大家。

寿小丽:


谢谢肖首席。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媒体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近期,市场比较关心金融机构向企业合理让利的问题。我们注意到,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前7个月金融机构已经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亿元,请问这8700亿元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实现的?刚才刘行长提到,今年预计金融机构会向市场主体让利1.5万亿元,在完成8700亿元的基础上,剩下的任务将如何完成?另外一个问题,当前银行减免收费作为今年1.5万亿元让利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比较受社会关注的,请问银保监会在推动银行部门减免收费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刘国强:


谢谢提问。今年前7个月,金融部门积极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为市场主体减负共计8700亿元,8700亿元分以下几方面:一是降低利率减负4700亿元。其中,LPR下行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减负354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减负370亿元,债券利率下行为债券发行人减负790亿元。二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还有前期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总共减负1335亿元。这里面延期还本付息可以减少企业负担大约1215亿元,支持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为企业节约担保费等费用大约120亿元。三是银行通过减免服务收费,为市场主体减负2045亿元。四是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减负大约660亿元。除这些以外,金融部门还通过核销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以自身的财务资源承担了市场主体的成本,既增强了金融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也是对实体经济的贡献。


借这个机会,我想说明一个概念,就是金融部门按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为市场主体减负,与商业银行的利润变化,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不是说减负1.5万亿元,商业银行利润就相应减少,不是这个对应关系。商业银行贷款收入是贷款利率和贷款数量共同决定的,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后会增加贷款的需求,会导致贷款数量的扩大,价格降了,贷款的数量就增加了。这会对商业银行因为降低贷款利率造成的收入减少起到抵消的作用,量大了可以抵消价格下降的影响,这就是薄利多销。另外,商业银行的利润还取决于资金成本以及不良贷款处置等诸多因素。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并下调了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虽然贷给企业的利率降低了,但是金融机构自己借的钱利率也降低了,利差有所缩小,但并没有缩小的那么大,成本下来,这也对商业银行利润减少起着抵消作用,不会减那么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活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