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银行混业经营,租赁圈表示经验丰富

6月27日,据财新周刊消息,商业银行将获券商牌照:“财经记者日前从权威人士处获悉,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两家试点设立券商。”


混业经营、打造航母级券商的猜想,引起了证券民工们的热烈讨论:“到底是银行券商一家亲,还是证券行业大洗牌?”


对于银行“混业经营”一事,融资租赁圈一点儿也不陌生:自从2007年银行以“混业经营”的方式介入融资租赁业后,银行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凭借资金优势和客户资源,资产规模呈几何式增长。


据中国租赁联盟、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统计结果,截至2019年末,金融租赁公司租赁合同余额已达2.5万亿。


随着2020年6月18日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正式成立,工农中交建五大行均配备了金融租赁牌照。


据租赁杂谈数据中心统计,已有51家银行参股或控股了49家金融租赁公司。可以说,融资租赁被银行“混业经营”,从时间长度和覆盖广度看,租赁圈的经验都可谓丰富。

银行混业经营金融租赁看重的并不只是盈利层面,更多是如何能够将这张牌照本身结合自身的资源放大。这一逻辑对于券商牌照大概也是成立的。

某金租民工匿名总结金融租赁存在对商业银行的意义:“做银行不方便做的业务。”比如顺(rao)应(kai)监管、跨区域开展业务等,以更充分挖掘银行客户的需求。

比起其他非银行参股的融资(金融)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银行股东们给了他们诸多的优势,比如资金实力(包括规模和成本)、客户基础、网点分布、银行在各种业务(含租赁)之间的互相补贴、品牌带来的客户信任、共享客户信息等等。在银行加持下,金融租赁刚进入市场伊始便C位出道占尽风光。

随着融资租赁的认知度提升,银行利用融资租赁工具的手法也是日渐纯熟,在近日《抢人抢生意?!某银行招聘融资租赁客户经理!》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某商业银行利用银行和金租的资源互补已开始全国性布局设备租赁业务。

(如果)金融租赁公司“回归本源”集中火力做租赁业务,在其对中小融资租赁公司的挤出效应下,融资租赁公司们的境遇用“夹缝求生”也不为过了。而这一天,其实已在慢慢地到来:

“某金融租赁公司今年可能投放200亿设备直租业务。”租赁杂谈设备租赁交流群里群友透露。

急需租赁人思考:属于自家融资租赁公司自己的夹缝在哪儿?

当然也还没到恐慌的时刻,毕竟单靠牌照红利不足以包打天下。我们可以看到有融资租赁深入耕耘细分领域、精进运营体系和资产质量成功打造了被国际资本认可的模式;我们也常看到豪华踩雷阵容里,银行和金租携手组成债权人委员会。

在风险业务面前,只靠资源优势是不够的:“凭运气赚来的钱,一般都会凭本事亏掉。”

混业经营下,大玩家敬畏风险,小玩家坚守本份。

与每一个融资租赁人共勉。

附:银行“混业经营”金融租赁的统计事实

1、51家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参股或控股了49家金融租赁公司。

2、从注册资本金看,商业银行出资的资本金(约1646亿元)占全国71家金融租赁公司总资本金(约2723亿元)的60%。

3、共有6家金融租赁公司注册资本金超过100亿元。

注:2020年3月27日,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获北京银保监局批复,同意其将注册资本从80亿元人民币增资至110亿元人民币。据有关消息建行已完成资本金的增缴,相关变更手续仍在进行中。

4、银行“混业经营”的金融租赁公司名录:

注:

1)2020年3月27日,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获北京银保监局批复,同意其将注册资本从80亿元人民币增资至110亿元人民币。据有关消息建行已完成资本金的增缴,相关变更手续仍在进行中。

2)上述统计均包括由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出资的交银航空航运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40亿元)和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全资出资的招银航空航运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

3)以上名录由租赁杂谈数据中心吐血整理自公开数据。


来源:租赁杂谈


活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