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北京密云、河北曹妃甸……这几个在中国版图上并不相邻的地点,因为融和租赁的名字而联系在一起:资本控股融和租赁刚下线的明星产品——换电重卡在这三处率先布局。
“它们都是重型卡车的密集区。”融和租赁的总经理蔡宁介绍道。上海浦东有全球最大港口——洋山深水港,每年吞吐量约4000万吨,有约7万台重卡在此作业。密云是北京砂石料重要的供应点,年供砂石料约1000万吨,需要约500台重卡。河北曹妃甸位于唐山,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基地,产能近2亿吨,进口铁矿石通过曹妃甸运往钢铁厂,半成品钢材通过车再运出去,有十几万台重卡。“都是围绕着我们应用场景多的地方进行布局。”
今天的痛点都是未来的优势
电池可更换,是融和租赁换电重卡最大的特点。使用桁架向上卸取的方式更换电池,3-5分钟解决问题,几乎不影响司机的运营时间。
“重卡是十分重要的生产工具,司机要用它赚钱,养家糊口。市面上的电动卡车很多,但都是充电版的,充电时间长,耽误运营时间,影响司机的收入,这是最大的痛点。”
除了对换电时间进行严格把控,换电重卡正式投运前,还进行了10000公里军车级的严苛实验。“国标只需要5000公里,我们在军车的测试基地测了10000公里,相当于50万公里的正常路面,保证这个重要生产工具的高可靠性,不会因为总出故障影响运营效率。”
电池可租赁,是换电重卡的另一个特点。司机只用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就可以开始拉活。“三度电一升油,按5毛钱一度电,同样跑3公里,用油是6元,用换电重卡是1.5元,省下来75%。一天跑300公里,大概8个月就能把这个钱省出来。”帮助司机盈利,换电重卡就能盈利。这笔账,蔡宁都算好了。
重卡排量大,所用柴油品质低,且几乎全天候运行,一辆重卡的排放量相当于300辆家用轿车,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因此电能替代是必然方向。
“如何把电力卖出去,是我们发电企业最大的一个痛点。我们不断地去寻找,未来哪些是电力消费新增的蓝海。我们认为,交通领域是最大的蓝海,而交通领域最大的蓝海,不是常规车辆,是运营车辆,运营车辆里面最大的是重卡。”
善于发现痛点,是蔡宁的特点。目前全国有约1000万辆重卡,如果全部换成电动的,可以新增售电量约为目前全国售电量的60%,去年全国售电量为66万亿度,换言之,可新增39.6万亿度售电。这笔账,蔡宁放在心里。
把危机意识在基因里传递下去
“电动重卡只是我们的一个产品,我们还有电动船舶、电动机械、电动装载机……每一个产品在它的细分领域都有强有力的竞争力。”聊起产品,总经理蔡宁浑身充满“劲儿”。
他所代表的,是融和租赁这个2014年3月成立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年轻公司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和市场化气息。这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1岁的团队,年轻化、专业化、市场化,是这支团队的标签。这背后,是每年10%的淘汰率,按季度考核,干不好就走人。
“最开始想的是怎么生存下去。”2011年7月,蔡宁担任一家集团公司参股租赁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并负责筹建集团公司上海金融平台,他带领不到10人的团队,白天进行“地毯式”的业务拜访,尽力挖掘金融资源与业务方向,晚上集体充电,研究业务模式,全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团队落地了直接租赁、售后回租、商业保理、经营性租赁、票据服务、综合金融服务等业务模式,为成员单位打造多元化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形成了稳定的利润增长点,为集团公司上海金融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融和租赁的发展,更离不开资本控股的鼎力支持和灵活机制。“资本控股是融和租赁的孵化器”,蔡宁这样讲到,“融和租赁发展的两大根基,一是资本,二是人才,缺一不可,资本控股近年来不断补充公司资本实力,融和租赁加满了油,才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尤其是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推广,打开优秀人才涌入的大门,带来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蔡宁多次被评为资本控股和集团公司优秀职业经理人,是市场化选人用人制度的受益者,在这点,他体会最深。
与生俱来的危机意识、日渐深厚的资本实力以及不断聚集的人才力量,激发出融和租赁无穷的创造力,实现一次次的裂变与跨越。一年接触不同公司上千份报告,培养了融和租赁敏锐的市场嗅觉,融和租赁开始了从金融到产品的转型,紧紧围绕集团“能源生态集成商”的定位,和打造“一流的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的目标,不断锻造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金融支持能力、市场开拓能力。
1
2
下一页